钝铜检测
检测项目
1.化学成分分析:Cu含量≥99.90%,杂质元素总量≤0.10%(含Pb≤0.005%、Fe≤0.005%)
2.力学性能测试:抗拉强度≥200MPa,延伸率≥40%(标距50mm)
3.电学性能验证:20℃体积电导率≥58.0MS/m(IACS≥100%)
4.金相组织检验:平均晶粒度等级G≥4级(ASTME112标准)
5.表面质量检测:氧化层厚度≤5μm,表面缺陷深度≤0.1mm
检测范围
1.电工用钝铜材(母线排、导线坯料)
2.铜合金基材(青铜/白铜原料)
3.电子元器件用铜材(引线框架、接插件)
4.电力设备导电部件(断路器触头、变压器绕组)
5.工业设备耐蚀部件(热交换器管材、化工容器衬里)
检测方法
1.ASTME8/E8M-21《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标准方法》
2.ISO11876:2010《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铜中杂质元素》
3.GB/T5231-2012《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》
4.GB/T228.1-2021《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:室温试验方法》
5.ASTMB193-20《导电材料电阻率测试标准》
6.ISO2624:1990《铜及铜合金晶粒度测定》
检测设备
1.SPECTROMAXx直读光谱仪(德国斯派克):完成34种元素快速定量分析
2.Instron5985万能试验机(美国英斯特朗):最大载荷300kN拉伸/压缩测试
3.SIGMATEST2.069涡流导电仪(德国菲希尔):非接触式电导率测量(范围5-110%IACS)
4.OLYMPUSGX53倒置金相显微镜(日本奥林巴斯):5000倍晶粒度自动评级系统
5.ZEISSSIGMA500场发射电镜(德国蔡司):纳米级表面缺陷三维重构
6.LECOTCH600氧氮氢分析仪(美国力可):ppm级气体元素精确测定
7.MITUTOYOSJ-410轮廓仪(日本三丰):表面粗糙度Ra≤0.05μm精度测量
8.FLUKETi480红外热像仪(美国福禄克):导电部件温升特性动态监测
9.HORIBAEMIA-920V碳硫分析仪(日本堀场):C/S元素检出限达0.0001%
10.AGILENT7900ICP-MS(美国安捷伦):痕量重金属元素ppb级检测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