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量吸收检测
检测项目
1.冲击吸收能:测量单位面积能量耗散值(J/mm),精度1.5%
2.压缩强度:记录最大承载压力(MPa),采样频率≥1000Hz
3.能量回滞率:计算加载-卸载循环中的能量损失比(%)
4.动态冲击力峰值:捕捉瞬时冲击力值(kN),响应时间≤0.1ms
5.疲劳循环次数:测定材料失效前的循环次数(次),温控范围-40℃~150℃
6.应变率敏感性:分析10^-3~10^3s^-1应变率下的性能变化
检测范围
1.复合材料层压板(碳纤维/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)
2.金属泡沫材料(铝基/钛基开孔泡沫)
3.高分子缓冲材料(聚氨酯/EVA发泡体)
4.防弹衣及头盔(UHMWPE/芳纶层合结构)
5.汽车保险杠与吸能盒(高强度钢/铝合金薄壁结构)
6.轨道交通碰撞吸能装置
检测方法
1.ASTMD7136:复合材料层压板落锤冲击试验
2.ISO11343:结构胶粘剂高速剪切强度测定
3.GB/T1043.1:硬质塑料简支梁冲击试验方法
4.SAEJ211:车辆碰撞测试数据采集规范
5.GB24511-2017:轨道车辆吸能装置技术条件
6.ASTMF2913:防护装备非贯穿性冲击测试
检测设备
1.Instron5985万能材料试验机:最大载荷250kN,配备高温炉体
2.Ceast9350高速冲击试验机:冲击速度可达20m/s
3.ZwickRoellHB100摆锤冲击仪:能量范围0.5-50J
4.MTSLandmark伺服液压系统:多轴加载能力
5.ShimadzuHPV-X2超高速摄像机:帧率10^7fps
6.FLIRX8580红外热像仪:温度分辨率0.02℃
7.BrukerCTSkyscan1272微焦点CT:空间分辨率3μm
8.KeysightDSOX1204A示波器:带宽200MHz
9.HBMU9C动态力传感器:量程50kN
10.ESPIQ-300数字图像相关系统:应变测量精度0.005%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