针织棉板热传导实验
检测项目
热物理性能:
- 热传导系数:k值(单位W/m·K,参照ISO 8301)
- 热阻:R值(单位m²·K/W)
- 热扩散率:α值(单位mm²/s)
- 厚度均匀性:偏差≤0.5mm
- 密度:平均值≥150 kg/m³
- 孔隙率:开孔率≥70%
- 拉伸强度:断裂强度≥10MPa
- 压缩弹性:回弹率≥80%
- 热变形温度:Td≥100°C
- 热收缩率:收缩量≤3%
- 纤维成分:棉含量偏差±2%
- 水分含量:≤8wt%
- 老化后热传导变化:k值偏差≤5%
- 耐磨性:磨损量≤0.1g
- 湿度影响:热阻变化率≤10%
- 温度循环测试:循环次数≥100次
- 吸声系数:α≥0.5
- 隔声量:Rw≥30dB
- 阻燃性:氧指数≥28
- 毒性测试:VOC释放量≤0.1mg/m³
- 抗菌率:≥99%
- 紫外线防护:UPF≥40
检测范围
1. 纯棉针织板: 检测热传导均匀性和隔热效率,重点评估纤维密度影响。
2. 涤棉混纺针织板: 分析热阻变化与涤纶比例关系,侧重温度稳定性。
3. 有机棉针织板: 评估无化学处理下的热扩散率,关注环保性能。
4. 再生棉针织板: 检测老化后热传导系数,重点回收材料耐久性。
5. 竹纤维针织板: 测量热传导与湿度相关性,突出天然纤维特性。
6. 羊毛混纺针织板: 分析热阻在低温环境表现,侧重保暖性能。
7. 合成纤维针织板: 评估热稳定性与合成材料比例,关注高温变形。
8. 涂层针织板: 检测涂层厚度对热传导影响,重点均匀性控制。
9. 多层复合针织板: 分析层间热阻分布,侧重结构完整性。
10. 功能性针织板: 评估抗菌或UV防护下的热扩散率,关注多功能集成。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8301:1991 热绝缘材料稳态热阻和相关特性的测定
- ASTM C518-17 用热流计法测定稳态热通量的标准试验方法
- ISO 22007-2:2022 热扩散率测试的非稳态方法
- GB/T 10295-200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
- GB/T 3399-2020 塑料热变形温度测定方法
- GB/T 2918-20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标准环境
检测设备
1. 热流计: HFC-300型(精度±0.5%,量程0-500 W/m²)
2. 恒温箱: TempControl TC-50(温度控制精度±0.1°C,范围-50°C至200°C)
3. 数据采集系统: DataLog DL-100(采样率100Hz,通道数16)
4. 温度传感器: ThermProbe TP-20(精度±0.05°C,范围-50°C至300°C)
5. 热像仪: IRCam IR-500(分辨率640x480,热灵敏度0.03°C)
6. 厚度计: ThickMeasure TM-10(精度±0.01mm,量程0-50mm)
7. 密度计: DensityCalc DC-30(精度±0.1g/cm³,量程0.1-2g/cm³)
8. 拉伸试验机: TensileTest TT-200(载荷范围0-10kN,精度±0.5%)
9. 恒湿箱: HumiBox HB-40(湿度控制精度±1%,范围10-95%RH)
10. 老化试验箱: AgingTest AT-100(温度范围-40°C至150°C,UV强度0.5W/m²)
11. 光谱仪: FiberSpec FS-150(检测限0.01%,波长范围200-800nm)
12. 显微镜: MicroView MV-50(放大倍数40-1000x,分辨率0.1μm)
13. 平衡器: BalanceLab BL-500(精度±0.001g,量程0-500g)
14. 热分析仪: ThermoAnalyzer TA-80(DSC精度±0.1μW,温度范围-150°C至600°C)
15. 气流测试仪: AirFlow AF-60(流速范围0-10m/s,精度±1%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