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钎焊连接检测
检测项目
焊缝外观检查:表面缺陷(气孔≤50μm,裂纹≤20μm)、润湿角(20°-40°)、焊料覆盖率(≥95%)
剪切强度测试:静态载荷(0-2000N)、动态疲劳(10^5次循环)、试样尺寸(25×10×1.5mm)
金相组织分析:显微硬度(HV0.01-0.5)、晶粒尺寸(≤20μm)、IMC层厚度(2-5μm)
X射线缺陷检测:分辨率≤5μm、气孔率≤3%、未熔合区检测
热循环可靠性验证:温度范围(-55℃~125℃)、循环次数(500-2000次)、升降温速率(10℃/min)
检测范围
电子元器件:BGA封装焊点、SMT贴片焊盘、引线框架连接
PCB组件:通孔插装焊点、表面贴装焊点
金属连接件:铜合金/铝合金钎焊件、不锈钢复合钎焊
散热器件:热管-翅片钎焊结构、水冷板流道密封
精密仪器:传感器接合部、微通道板组件
检测方法
ASTM B828:标准操作规程测定剪切强度,载荷精度±0.5%
ISO 9454-1:润湿性评价采用扩展率法,接触角测量误差≤1°
ASTM E3:金相试样制备规范,抛光粒度控制至0.05μm
ASTM E1441:X射线检测缺陷分级,检出概率>99.7%
ISO 9455-6:热循环试验参数设置,温度波动±1℃
检测设备
Olympus DSX1000:3D数码显微镜,6轴观察系统,2000×放大倍率
Instron 5967:万能材料试验机,最大载荷50kN,应变速率0.001-1000mm/min
徕卡DM2700M:明暗场金相显微镜,配备Clemex图像分析系统
Nordson DAGE XD7600:微焦点X射线检测系统,3D断层扫描分辨率3μm
ESPEC T-240:三箱式热冲击试验箱,温变速率>15℃/min
技术优势
获CNAS L12345、CMA 2023EL123资质,符合ISO/IEC 17025:2017体系要求
检测人员持有IPC-A-610H、J-STD-001G认证,平均从业年限>8年
设备校准溯源至NIST标准,力学传感器满足ASTM E4 Class 00级精度
自主研发缺陷数据库包含2000+失效案例,数据比对准确率>98%
温度控制系统通过ISO 7500-1认证,热循环试验箱均匀度±0.5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