表面淬硬性检测
检测项目
表面硬度:HRC 40-65 / HV 400-850(根据材料类型)
有效硬化层深度:0.3-5.0mm(按GB/T 5617分级)
硬度梯度分布:间隔0.1mm连续测量
过渡区显微组织:马氏体含量≥90%
残余应力:-200MPa至+800MPa(X射线法)
检测范围
合金结构钢:42CrMo、20CrMnTi系列
工具钢:Cr12MoV、H13热作模具钢
铸铁类:QT600-3球墨铸铁
渗碳钢:20Cr2Ni4A航空齿轮钢
感应淬火部件:曲轴颈、齿轮齿面
检测方法
ASTM E18-22:洛氏硬度测试标准
ISO 2639:2022:有效硬化层测定方法
GB/T 9450-2022:硬化层深度金相法
GB/T 4340.1-2023:维氏硬度试验规范
ASTM E915-21:残余应力X射线衍射法
检测设备
洛氏硬度计TH600:全自动加载系统(0.5%示值误差)
显微维氏硬度计HVS-1000Z:10gf-50kgf载荷可调
金相显微镜Axio Imager M2m:5000倍超景深成像
X射线应力仪Xstress G3:ψ角法残余应力分析
硬化层测深仪HLD-2000:数字式梯度测量系统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