锉削硬度试验检测
检测项目
1.锉削力范围:测量切削过程中施加的轴向力(50-500N)与切向力(20-200N)
2.表面粗糙度:评估切削后表面Ra值(0.4-6.3μm)及Rz值(3.2-25μm)
3.材料去除率:计算单位时间内去除材料体积(0.05-2.0cm/min)
4.锉刀磨损量:测定试验前后锉齿高度变化(精度5μm)
5.硬度对应性:建立锉削特征与维氏硬度(HV200-900)的对应关系
6.切削温度监测:记录切削界面温度变化(20-300℃5℃)
检测范围
1.金属材料:包括碳素钢(C45)、合金钢(42CrMo4)、不锈钢(316L)等
2.工具钢类:高速钢(M2)、模具钢(H13)、冷作工具钢(D2)
3.表面处理件:渗碳层(0.3-1.2mm)、氮化层(0.1-0.6mm)、PVD涂层
4.铸造合金:灰铸铁(HT250)、球墨铸铁(QT600-3)、铝合金铸件(A356)
5.硬质材料:碳化钨(WC-Co)、工程陶瓷(Al₂O₃/ZrO₂)、金属基复合材料
检测方法
ASTME18-22《StandardTestMethodsforRockwellHardnessofMetallicMaterials》规定基础测试框架
ISO6508-1:2016《Metallicmaterials-Rockwellhardnesstest》明确试验环境要求
GB/T4340.1-2009《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:试验方法》提供硬度换算依据
DIN50157:2008《金属材料试验-锉削试验》规定专用锉刀规格与测试程序
JISZ2247:2019《金属材料锉削硬度试验方法》限定试样尺寸与夹持方式
检测设备
1.Instron5982万能材料试验机:配备100kN载荷传感器与BluehillUniversal软件系统
2.MitutoyoSJ-410表面粗糙度仪:搭载170金刚石触针,测量范围350μm
3.FLIRA655sc红外热像仪:640480分辨率,测温精度1℃@30Hz采样率
4.ZEISSAxioImagerA2m金相显微镜:配备500万像素CCD及AnalySIS图像分析模块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