铍铜测试
检测项目
1. 化学成分分析
铍含量:0.2-2.0%(精度±0.02%)
镍含量:0.2-0.6%(ICP-OES检测)
钴含量:≤0.2%(符合ASTM B194)
杂质元素总量:≤0.5%(Fe、Si、Al等)
2. 力学性能测试
抗拉强度:500-1400 MPa(视时效状态)
屈服强度(0.2%):450-1300 MPa
延伸率:3-25%(标距50mm)
硬度:HRB 60-100(洛氏硬度计)
3. 物理性能检测
导电率:15-50% IACS(四探针法)
热导率:75-210 W/(m·K)
热膨胀系数:17.8×10⁻⁶/℃(20-300℃)
4. 微观结构分析
晶粒度:ASTM E112标准评级
析出相分布(SEM-EDS分析)
晶界腐蚀倾向评估
5. 环境耐受性测试
盐雾试验:ASTM B117(500h)
应力腐蚀开裂:ISO 6957标准
高温氧化:800℃/100h增重检测
检测范围
1. 铍铜合金带材
厚度0.05-3.0mm电子接插件材料
高弹性屏蔽衬垫用箔材
2. 铍铜线材
直径0.1-6.0mm弹簧材料
电阻焊电极用合金线材
3. 铸造铍铜件
模具用耐磨铸件(C17200)
海底阀门铸件(C17510)
4. 铍铜焊接材料
真空钎焊用焊丝(Be含量1.8-2.0%)
电子束焊填充材料
5. 精密加工零件
航空插接件(AMS 4533)
注塑模具镶件(HRC≥38)
检测方法
1. 成分分析方法
ASTM E1473-16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
ISO 1811-2:2019 电解分离-分光光度法测铍含量
2. 力学试验方法
ASTM E8/E8M-21 室温拉伸试验
ISO 6508-1:2016 洛氏硬度测试
3. 金相检测方法
ASTM E3-11 试样制备规范
ASTM E407-07 微观腐蚀方法
4. 腐蚀试验方法
ASTM G36-94(2018) 沸腾氯化镁试验
ISO 9227:2022 中性盐雾试验
检测设备
1. 光谱分析系统
Thermo Fisher iCAP 7400 ICP-OES
检测范围:Be元素检出限0.001%
2. 力学试验设备
Instron 5967万能材料试验机
载荷范围:50N-30kN,精度±0.5%
3. 微观分析系统
ZEISS Sigma 500场发射扫描电镜
配合Oxford X-Max 80 EDS能谱仪
4. 环境试验设备
Q-FOG CCT1100循环腐蚀箱
高温氧化炉(最高1200℃±1℃)
技术优势
1. 资质认证体系
CNAS认可实验室(注册号L1234)
CMA计量认证(2019123456号)
ISO/IEC 17025:2017体系认证
2. 技术能力储备
铍元素检测通过NIST标准物质验证
20年以上有色金属检测经验团队
参与制定GB/T 26303.3-2020铍铜国标
3. 设备配置水平
配置Class 1000洁净检测区
高精度恒温恒湿实验室(23±1℃)
三维坐标测量仪(精度0.5μm)
4. 质量保证体系
检测数据三级审核制度
定期参加ILAC国际能力验证
原始记录保存期≥10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