渗碳过程检测
检测项目
1.表面硬度:采用维氏硬度计(HV)或洛氏硬度计(HRC)测量渗层表面硬度值,典型范围为HV600-900或HRC58-62。
2.有效硬化层深度:通过显微硬度梯度法测定距表面至550HV1处的垂直距离(CHD),常规要求0.5-2.0mm。
3.碳浓度梯度:使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(EPMA)或辉光放电光谱仪(GDS)测定0.05mm间隔的碳含量分布曲线(目标梯度0.8%-1.2%C)。
4.显微组织评级:依据SEP1520标准评估马氏体形态及晶粒度等级(1-4级),控制残余奥氏体含量≤20%。
5.渗层均匀性:通过9点法测量同一工件不同区域的硬化层厚度偏差(允许波动10%)。
检测范围
1.齿轮类:汽车变速箱齿轮、风电齿轮箱行星轮等模数≥3的合金钢部件。
2.轴承类:GCr15系列轴承套圈及滚动体(Φ20-200mm)。
3.汽车零部件:发动机凸轮轴(材料20CrMnTi)、差速器十字轴(20CrMo)。
4.模具钢:H13热作模具钢表面改性处理件。
5.石油钻具:APISPEC7-1标准的钻铤及接头部件。
检测方法
1.ASTME3-11:金相试样制备与腐蚀技术规范。
2.ISO2639:2022:钢件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与验证。
3.GB/T9450-2005: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方法。
4.ASTME384-22:材料显微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。
5.GB/T13298-2015: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。
检测设备
1.显微硬度计HVS-1000:载荷范围10-1000gf,配备自动平台实现梯度测量。
2.金相显微镜AxioImagerA2m:5000倍明暗场成像系统搭配Clemex图像分析软件。
3.GDS850A辉光放电光谱仪:深度分辨率0.1μm的碳元素分布分析设备。
4.箱式炉温度均匀性测试系统KIC-24+:16通道热电偶记录仪(精度1℃)。
5.PE6600碳势控制系统:氧探头+红外CO₂分析模块实现0.05%C控制精度。
6.QnessQ10A自动切割机:最大切割直径150mm的金相试样制备设备。
7.StruersTegramin-30磨抛机:三工位自动研磨抛光系统。
8.OLYMPUSDSX1000数码显微镜:3D形貌重建功能评估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。
9.ZwickRoellZHU2.5冲击试验机:测定渗层与基体结合强度(≥50J/cm)。
10.ThermoScientificARL4460直读光谱仪:快速测定基体材料化学成分(C含量0.002%)。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