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页头部

碳块浸渍分析

检测项目

物理性能检测:

  • 密度测定:浸渍后体积密度(≥1.8 g/cm³)、开孔孔隙率(≤15%,参照ISO 12985-1)
  • 孔隙分析:平均孔径(≤100 μm)、闭孔孔隙率(≤5%)
力学性能检测:
  • 压缩强度测试:抗压强度(≥50 MPa)、杨氏模量(≥10 GPa)
  • 弯曲强度测试:三点弯曲强度(≥30 MPa)、断裂韧性(KIC ≥2 MPa·m1/2
热学性能检测:
  • 热导率测量:热扩散系数(≥80 W/m·K)、比热容(≤1.2 J/g·K)
  • 热膨胀评估:线性热膨胀系数(≤5×10-6/K)、热稳定性(失重率≤2% at 1000°C)
电学性能检测:
  • 电阻率测定:体积电阻率(≤15 μΩ·m)、表面电阻(≤100 Ω/sq)
  • 导电性分析:电导率变化率(±5%偏差)
浸渍参数检测:
  • 渗透深度评估:平均浸渍深度(≥5 mm)、渗透均匀性(方差≤0.5 mm)
  • 增重测试:质量增加率(10-20%)、浸渍液吸收量(g/cm³)
化学成分检测:
  • 组分分析:碳含量(≥95 wt%)、挥发分(≤1.5%)
  • 残留物测试:灰分含量(≤0.5%)、杂质元素(Fe≤0.05 wt%)
显微结构检测:
  • 微观成像:晶粒尺寸分布(D50 ≤50 μm)、孔隙形状因子(圆形度≥0.8)
  • 界面分析:浸渍层厚度(≥0.2 mm)、粘结界面完整性(无裂纹)
耐久性检测:
  • 氧化抗性:氧化速率(≤0.1 mg/cm²·h)、失重率(≤3% after 100h)
  • 腐蚀测试:酸蚀失重(≤1%)、耐化学侵蚀性(pH=1-14)
质量控制检测:
  • 尺寸精度:长度偏差(±0.5 mm)、表面平整度(Ra ≤10 μm)
  • 缺陷筛查:内部裂纹检测(无缺陷)、表面气孔(直径≤1 mm)
粘结性能检测:
  • 粘结强度:剥离强度(≥5 MPa)、剪切强度(≥10 MPa,参照ASTM D1002)
  • 界面结合:粘结失效模式(内聚型≥90%)

老化测试检测:

  • 热老化评估:强度衰减率(≤10% after 500h)、蠕变性能(应变≤0.1%)
  • 环境老化:湿度循环重量变化(±0.5%)、紫外线暴露表面退化(无变色)
渗透效率检测:
  • 浸渍均匀性:渗透梯度(≤10%)、填充系数(≥0.85)
  • 残留溶剂:溶剂残留量(≤0.1 wt%)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≤50 ppm)
热导优化检测:
  • 热导提升:浸渍后导热增量(≥20%)、各向异性比(≤1.2)
  • 热阻测定:界面热阻(≤10 K·m²/W)
电导一致性检测:
  • 电阻分布:表面电阻均匀性(CV≤5%)、体积电阻偏差(±5%)
  • 绝缘测试:漏电流(≤1 μA)
机械疲劳检测:
  • 循环加载:疲劳寿命(≥105 cycles)、应力松弛(≤5%)
  • 冲击韧性:夏比冲击功(≥5 J)

检测范围

1.电解铝用阴极碳块:涵盖预焙阴极和自焙阴极类型,重点检测浸渍后热导率和电阻率优化以提高电流效率。

2.钢铁冶炼石墨电极:包括超高功率和常规功率电极,侧重浸渍深度和氧化抗性以确保高温电弧稳定性。

3.锂离子电池阳极碳块:针对合成石墨和人造石墨块,检测浸渍液吸收量和电导一致性以提升充放电性能。

4.电动机碳刷材料:涵盖含金属石墨和纯石墨刷,重点评估粘结强度和磨损率以延长使用寿命。

5.耐火碳砖:包括高纯石墨砖和碳化硅复合砖,检测孔隙率降低和热膨胀系数以增强炉衬耐久性。

6.碳密封元件:针对机械密封环和垫片,侧重浸渍深度和泄漏率测试以保证密封可靠性。

7.碳纤维复合材料块:涵盖预浸料和模压块,重点分析界面粘结和密度提升以优化结构强度。

8.石墨坩埚制品:包括熔炼坩埚和蒸发舟,检测热冲击抗性和化学抗蚀以提高高温处理效率。

9.碳泡沫隔热材料:针对开孔和闭孔泡沫,侧重浸渍均匀性和热导率以改善隔热性能。

10.核反应堆碳构件:包括减速器和屏蔽块,重点测试辐射抗性和孔隙封闭以确保持久安全性。

检测方法

国际标准:

  • ASTM C559-16 碳和石墨人造积木的表观孔隙率、体积密度、真实密度和气体渗透性的标准试验方法
  • ISO 12985-1:2000 碳性材料 - 阳极糊块和熟阳极块 - 第1部分:密度测定 - 浸液法
  • ISO 18753:2004 碳素材料 - 高温下线性热膨胀的测定
  • ASTM E384-22 材料显微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
  • ISO 17562:2001 精细陶瓷(高级陶瓷和高性能陶瓷) - 高温下弹性模量的测定
  • ASTM D4541-17 使用便携式附着力测试仪测定涂层拉脱强度的标准试验方法
国家标准:
  • GB/T 1427-2000 炭素材料密度测定方法(使用蒸馏水浸液,ASTM使用煤油)
  • GB/T 3074-2015 炭素材料抗压强度测定方法(加载速率5 mm/min,ASTM为2 mm/min)
  • GB/T 8721-2009 石墨电极弹性模量测定方法(采用三点弯曲法,ISO采用四点弯曲)
  • GB/T 24525-2009 炭素材料孔隙测定方法(汞压法孔径范围0.003-1000 μm,ASTM为0.006-1000 μm)
  • GB/T 9966.1-2001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1部分:干燥、水饱和、冻融循环后压缩强度试验(用于碳块热循环)
国际标准普遍采用高温环境模拟,而国家标准更侧重室温稳定性测试;ASTM孔隙率测试精度较高,GB标准成本较低。

检测设备

1.密度分析仪:Quantachrome Ultrapyc 1200e(分辨率0.001 g/cm³,气体置换法)

2.孔隙度测定系统:Micromeritics AutoPore V9600(孔径范围3.5 nm至1000 μm,汞压技术)

3.万能材料试验机:Instron 5969(载荷容量50 kN,精度±0.5%,配备高温炉)

4.热导率测量仪:Netzsch LFA 467 HyperFlash(温度范围室温至1000°C,激光闪射法)

5.显微镜系统:Olympus BX53M(放大倍率50×至1000×,集成图像分析)

6.浸渍深度测试仪:定制设备(测量精度±0.1 mm,超声探测)

7.高温氧化炉:Carbolite CWF 1200(最高温度1200°C,PID控制精度±1°C)

8.电阻率计:Keithley 2450 SourceMeter(测量范围10 μΩ至10 MΩ,四探针法)

9.表面粗糙度仪:Mitutoyo SJ-410(测量范围±80 μm,分辨率0.01 μm)

10.粘结强度测试仪:Elcometer 506(拉力范围0-100 MPa,数字显示)

11.光谱分析仪:PerkinElmer Lambda 950(波长范围190-3300 nm,紫外-可见-近红外)

12.湿度分析仪:Sartorius MA35(容量35 g,分辨率0.001 g,热重法)

13.真空浸渍装置:Labomatic ND-T(真空度10⁻³ mbar,压力控制0-10 bar)

14.显微硬度计:Wilson Wolpert Tukon 2500(载荷范围10 g至2 kg,维氏硬度)

15.卡尺测距仪:Mitutoyo Digimatic(精度±0.01 mm,数字输出)
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

碳块浸渍分析
其他检测

中析研究所可进行各种检测分析服务,包括不限于:标准试验,非标检测,分析测试,认证设计,产品验收,质量内控,矢量分析,内部控制,司法鉴定等。可出具合法合规、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