黏土粒度分布激光衍射分析
检测项目
粒度基础参数:
- 粒径分布曲线:D10、D50、D90值(体积基准,参照ISO 13320)
- 分布宽度指数:Span值((D90-D10)/D50)
- 累积分布:小于指定粒径体积百分比(如≤2μm占比%)
- 多峰分布识别:主峰位置及比例(峰宽≤10%)
- 分布均匀性:变异系数(CV≤15%)
- 颗粒球形度:长宽比(1.0-2.0)
- 表面粗糙度:散射模型偏差值(Mie模型适用)
- 分散剂效率:分散指数(DI≥0.9)
- 沉降速率:稳定时间(≥30分钟)
- 表观密度:g/cm³(误差±0.01)
- 孔隙分布:孔径中值(nm级别)
- 折射率匹配:虚部值(0.01-0.1)
- 吸光系数:特定波长下值
- 黏土矿物含量:石英杂质比例(≤5%)
- 离子交换能力:CEC值(meq/100g)
- 湿度敏感性:粒径变化率(±2%)
- 温度稳定性:热膨胀影响因子
- 比表面积:m²/g(BET法,参照GB/T 19587)
- Zeta电位:mV值(pH7条件下)
- 流动特性:休止角(°)
- 压缩性指数:C值(≤0.5)
检测范围
1. 高岭土类:涵盖高岭石主导黏土,重点检测D50细粒分布(0.5-5μm)及白度关联性
2. 蒙脱土类:包括钠基或钙基膨润土,侧重阳离子交换能力影响下的分散稳定性测试
3. 伊利石黏土:地质成因样品,检测多峰分布特性及石英杂质含量控制
4. 绿泥石黏土:含铁镁矿物,重点分析粒径与颜色深度的相关性
5. 膨润土工业品:钻井泥浆用黏土,侧重高Span值(≥2.0)及湿法分散效率
6. 陶瓷原料黏土:烧成前样品,检测粒径均匀性(CV≤10%)及可塑性指数
7. 土壤黏土层:环境土样,重点分析有机质影响下的D10值精度
8. 工业废渣衍生黏土:回收材料,检测重金属残留关联的粒径异常分布
9. 纳米黏土复合材料:聚合物基样品,侧重亚微米级(≤100nm)分布及团聚效应
10. 地质勘探样品:岩芯提取黏土,重点检测原位湿度下的粒度稳定性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ISO 13320:2020 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
- ASTM E799-03 数据计算与校准规程
- ISO 9276-2:2014 粒度分布表示方法
- GB/T 19077-2016 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
- JJG 1068-2011 激光粒度仪检定规程
- GB/T 29188-2012 颗粒散射模型应用指南
检测设备
1. 激光粒度分析仪:Mastersizer 3000型(测量范围0.01-3500μm,精度±1%)
2. 湿法分散模块:Hydro MV附件(流速控制0.1-10mL/min,超声功率可调)
3. 干法分散系统:Scirocco 2000单元(气压范围0-4bar,分散效率≥95%)
4. 折射率测定仪:Abbe折射计(波长589nm,分辨率0.0001)
5. Zeta电位分析仪:Zetasizer Nano系列(检测限0.1mV,温度范围5-90°C)
6. 比表面积分析仪:Nova系列(BET法,孔径分析0.35-500nm)
7. 样品制备研磨机:Pulverisette系列(粒度控制至0.1μm,转速可调)
8. 超声分散装置:Hielscher UP400S(频率20kHz,功率400W)
9. 光学显微镜:Leica DM2700M(放大倍数1000x,图像分析软件)
10. 密度计:AccuPyc II 1340(氦气置换法,误差±0.02g/cm³)
11. 环境控制舱:ESPEC系列(温湿度范围10-40°C,RH30-90%)
12. 数据采集系统:专用软件套件(实时拟合算法,支持Mie/Fraunhofer模型)
13. 校准用标准粒子:NIST可溯源微球(粒径1-100μm,单分散性≥99%)
14. 真空干燥箱:Memmert UN系列(温度精度±0.5°C,湿度控制)
15. 样品过滤装置:Millipore过滤系统(孔径0.1-10μm,流量控制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