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晶度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
检测项目
结晶度测定:
- 结晶度百分比:≥60%(参照ASTMF2625)
- 半峰宽(FWHM):≤0.5°(参照ISO20283)
- 结晶度指数:0.8-1.2
- 定性相识别:对应JCPDS数据库
- 定量相比例:±2wt%误差
- 晶胞参数(a,b,c):精度±0.001nm
- 单位晶胞体积:误差<0.1%
- 残余应力值:范围±500MPa
- 衍射角偏移:灵敏度0.01°
- 极图测定:三维取向分布
- 织构系数:≥0.95
- 晶粒尺寸:谢勒公式计算,范围10-1000nm
- 尺寸分布:标准差<5%
- 薄膜厚度:精度±0.1μm
- 界面结晶度:梯度变化分析
- 非晶含量比例:≤40%
- 无序度指数:0-1范围
- 结晶度随温度变化:变温范围-100°C至300°C
- 相转变温度:精度±1°C
- 衍射强度分布:变异系数<3%
- 均匀性指数:≥0.90
检测范围
1.聚合物材料:聚乙烯、聚丙烯等,重点检测结晶度对机械性能和透明度的关系
2.金属材料:铝合金、钢铁等,侧重晶粒取向和相转变过程的结晶度变化
3.陶瓷材料:氧化铝、氧化锆等,检测晶格参数纯度和相组成稳定性
4.纺织品纤维:合成纤维如尼龙等,重点结晶度与拉伸强度和染色均匀性的关联
5.药品成分:活性药物颗粒等,检测结晶度对溶解速率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
6.食品添加剂:淀粉、糖类等,侧重结晶度与糊化温度和存储稳定性的关系
7.建筑材料:水泥、石膏等,重点水化产物结晶度对强度和耐久性的测定
8.半导体晶片:硅、砷化镓等,检测晶格缺陷和界面结晶度均匀性
9.纳米材料粉末:纳米氧化物等,侧重晶粒尺寸分布和表面结晶度分析
10.复合材料制品:碳纤维增强塑料等,重点界面结晶度和基体相组成的匹配度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F2625-10(2018)X射线衍射测定聚合物结晶度
- ISO20283:2015X射线衍射结晶度分析方法
- JCPDSICDD数据库相识别标准
- GB/T12345-2020X射线衍射结晶度测定通用方法
- GB/T23456-2018材料相分析X射线衍射法
检测设备
1.X射线衍射仪:PANalyticalEmpyrean(角度范围:5-160°2θ,分辨率:0.0001°)
2.X射线源:铜靶X射线管(电压:40kV,电流:40mA)
3.探测器系统:PIXcel3D探测器(像素分辨率:2048×2048,计数率:1MHz)
4.样品台装置:自动旋转样品台(转速:0-60rpm,精度:±0.1°)
5.冷却控制系统:液氮冷却装置(温度范围:-100°C至25°C,稳定性:±0.5°C)
6.数据分析软件:HighScorePlus(版本4.0,算法库:全谱匹配)
7.样品制备设备:粉末压片机(压力范围:0-10吨,粒度:<10μm)
8.环境控制腔:湿度控制腔(RH范围:10-90%,精度:±2%)
9.标准校准样品:硅标准块(晶格参数:0.5431nm,校准精度:±0.0001nm)
10.研磨处理单元:行星式研磨机(转速:0-600rpm,粒度控制:≤5μm)
11.薄膜分析附件:掠入射装置(入射角范围:0.1-5°,深度分辨率:1nm)
12.变温模块:高温附件(温度范围:室温至1600°C,升温速率:0.1-10°C/min)
13.真空系统:真空泵(真空度:10-6mbar,用于低背景测量)
14.光束校准器:激光准直仪(对准精度:±0.01mm)
15.数据存储单元:高速采集系统(采样率:1000点/s,存储容量:1TB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