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油脂混合润滑分析
检测项目
物理性能检测:
- 黏度测定:40°C运动黏度(mm²/s,参照ASTM D445)、100°C运动黏度(mm²/s)
- 滴点测试:滴点温度(°C,ASTM D566)、锥入度(0.1mm)
- 稠度分析:NLGI等级评定
- 酸值测定:总酸值(mgKOH/g,参照ASTM D664)、碱值(mgKOH/g)
- 皂含量分析:金属皂含量(wt%)、基础油占比(wt%)
- 氧化诱导期测试:诱导时间(min,ASTM D2272)、氧化产物分析
- 热稳定性评估:热失重百分比(%,GB/T 7326)
- 四球试验:磨痕直径(mm,ASTM D4172)、摩擦系数(无量纲)
- 极压性能:烧结负荷(kgf,参照ISO 14635)
- 水分含量:卡尔费休水分(ppm,ISO 12937)、颗粒计数(ISO 4406等级)
- 杂质分析:金属磨损颗粒浓度(μg/g)
- 抗磨剂浓度:ZDDP含量(ppm)、抗氧化剂残留量(ppm)
- 清净分散性:分散能力评级
- 混合稳定性:相分离观察、黏度变化率(%)
- 化学相容性:添加剂相互作用评估
- 剪切稳定性:黏度损失率(%,ASTM D5621)
- 泵送性能:低温流动性(mPa·s)
- 生物降解率:OECD 301B标准(%)
- 毒性测试:水生生物毒性等级
- 腐蚀试验:铜片腐蚀等级(ASTM D130)、锈蚀抑制能力
检测范围
1. 矿物润滑脂: 涵盖锂基、钙基等类型,检测重点在基础油黏度指数和稠化剂均匀性分析
2. 合成润滑脂: 包括聚脲、硅油基等,侧重氧化安定性评估及高温性能测试
3. 混合润滑油脂: 聚合物与矿物油混合物,关注兼容性测试和综合物理化学性质检验
4. 齿轮润滑油: 工业齿轮油和开式齿轮油,重点检测极压添加剂有效性与抗磨性能
5. 液压油: HL-HM系列液压油,强调水分敏感性和剪切稳定性分析
6. 发动机润滑油: 柴油和汽油机油,检测清净分散性及酸中和能力
7. 切削油: 金属加工用油,侧重冷却效率与润滑性平衡评估
8. 链条润滑油: 工业链条专用油,检测渗透深度及黏附持久性
9. 食品级润滑脂: NSF H1认证产品,重点在卫生指标与毒性残留分析
10. 生物基润滑脂: 植物油基产品,强调生物降解率与可再生性验证
检测方法
国际标准:
- ASTM D445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方法
- ASTM D566 润滑脂滴点测试方法
- ASTM D2272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旋转压力容器试验
- ASTM D4172 四球法润滑剂抗磨性能测定
- ISO 12937 石油产品水分含量卡尔费休滴定法
- ISO 4406 液压油颗粒污染度分级
- ISO 14635 润滑油极压性能测试
- GB/T 265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(温度范围差异:GB标准涵盖0-100°C,ASTM标准聚焦40-100°C)
- GB/T 7326 润滑脂热稳定性测试方法(热失重测定中升温速率差异:GB标准为5°C/min,ASTM为10°C/min)
- GB/T 5096 石油产品铜片腐蚀试验(评级标准与国际一致)
- GB/T 730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(方法原理与ASTM类似)
- GB/T 3142 润滑脂极压性能测定(四球试验载荷范围差异:GB标准最高500kgf,ASTM达600kgf)
检测设备
1. 旋转粘度计: Brookfield DV2T(测量范围1-10,000 mPa·s,精度±1%)
2. 滴点测定仪: Koehler K23000(温度范围室温至300°C,分辨率±0.1°C)
3. 自动滴定仪: Metrohm 888 Titrando(滴定精度±0.01mL,支持卡尔费休水分测试)
4. 四球摩擦试验机: Falex MultiSpecimen(最大载荷600 kgf,磨痕测量精度0.01mm)
5. 水分分析仪: Karl Fischer Coulometer(检测限0.001%,符合ISO 12937)
6. 颗粒计数器: PAMAS SVM(粒径检测范围4-200μm,符合ISO 4406)
7. ICP光谱仪: Thermo iCAP 7400(元素检测限0.1 ppb,波长范围175-800nm)
8. FTIR光谱仪: PerkinElmer Spectrum Two(波数范围4000-400 cm⁻¹,分辨率4 cm⁻¹)
9. 氧化安定性测试仪: RPVOT(压力范围0-200 psi,温度150°C)
10. 热重分析仪: TA Instruments Q500(升温速率0.1-100°C/min,最大温度1000°C)
11. 流变仪: Anton Paar MCR 302(剪切速率0.01-1000 s⁻¹,温度控制-40-200°C)
12. 生物降解测试系统: OECD 301B标准装置(培养周期28天,CO₂检测精度±2%)
13. 腐蚀试验箱: 铜片腐蚀测试装置(温度控制100°C,湿度90%)
14. 锥入度测定仪: 标准锥入度计(锥体重量150g,行程62.5mm)
15. 光谱分析系统: UV-Vis分光光度计(波长范围190-1100nm,用于添加剂浓度测定)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