钎焊器检测
检测项目
钎缝抗拉强度:测试范围50-800MPa,执行ASTM E8标准,评估焊缝承载能力
气密性测试:氦检漏精度1×10⁻⁹ Pa·m³/s,满足ISO 5171规范要求
显微组织分析:金相显微镜2000倍放大,检测晶粒度、相组成及气孔率
温度均匀性验证:多点测温±1.5℃精度,覆盖300-1200℃工作区间
化学成分检测:光谱分析精度0.001%,监控钎料元素偏析及杂质含量
检测范围
不锈钢钎焊组件:适用于316L、304等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检测
铝合金散热器:检测6000系铝合金钎焊接头热导率与疲劳强度
铜合金管路系统:验证C12200铜管钎焊密封性与耐压强度
钛合金航空部件:执行AMS 2685标准进行特种钎焊质量评估
高温合金涡轮叶片:检测镍基钎料在980℃下的持久强度
检测方法
力学性能测试:依据ASTM E8进行拉伸试验,ASTM E384测定显微硬度
无损检测技术:采用ASTM E1417液体渗透检测,ISO 17635射线探伤
热工参数校准:按ASTM E230/E230M-12进行热电偶系统校验
腐蚀性能评价:执行ISO 3651-2进行晶间腐蚀敏感性测试
数字化分析系统:基于DIN EN ISO 9015进行断口形貌定量分析
检测设备
万能材料试验机:INSTRON 5985型,载荷容量250kN,应变速率0.0005-1000mm/min
氦质谱检漏仪:INFICON ELT3000,检测灵敏度达5×10⁻¹² mbar·L/s
高温金相显微镜:Olympus GX53,配备1600℃高温台,实时观察组织演变
多通道温度记录仪:Fluke Hydra Series III,32通道同步采集,0.05%测量精度
直读光谱仪:Thermo Fisher ARL iSpark 8860,覆盖C、N、O等轻元素检测
技术优势
获CNAS L7456资质认证,检测报告国际互认
配备ASTM C3.06认证的焊接检验师团队
建立ISO/IEC 17025质量管理体系,数据可溯源至NIST标准
拥有自主开发的钎焊热循环模拟系统(专利号ZL202110XXXXXX.X)
参与制定GB/T 11364-2022《钎料润湿性试验方法》国家标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