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阴极管检测
检测项目
1.阴极发射电流密度:测量值≥2.5A/cm(1000℃工作温度)
2.真空度维持能力:极限真空≤510⁻⁴Pa(72小时保压测试)
3.耐压强度测试:电极间耐受电压≥15kV(间距3mm)
4.热震稳定性:1000℃至室温循环50次无开裂
5.工作寿命评估:连续工作5000小时电流衰减≤8%
6.涂层附着力:采用划格法测试达到ASTMD33594B级标准
检测范围
1.钨钍阴极电子管
2.氧化物涂层阴极X射线管
3.硼化镧阴极微波管
4.钡钨阴极磁控管
5.稀土金属复合阴极显像管
6.碳化钽铼合金阴极高功率管
检测方法
1.发射特性测试:依据GB/T9430-2021《真空电子器件测试方法》第5章
2.真空密封性检测:执行ISO1608-2:2020静态升压法
3.热疲劳试验:参照ASTMF2113-18阶梯式温度循环规程
4.微观结构分析:采用GB/T13298-2015金相检验标准
5.残余气体分析:按IEC60384-17:2021质谱分析法实施
检测设备
1.KeysightB2902A精密源表:测量nA级微弱发射电流
2.LeyboldPHOENIXL300检漏仪:灵敏度达510⁻Pam/s
3.ThermoScientificPrimaPRO质谱仪:实现ppb级残余气体分析
4.Instron6800系列万能试验机:进行机械强度测试(精度0.5%)
5.AgilentDSOX1204A示波器:捕获ns级放电脉冲波形
6.NetzschSTA449F3同步热分析仪:测量材料热膨胀系数(分辨率0.01μm)
7.ZEISSEVOMA15扫描电镜:观察阴极表面形貌(分辨率3nm)
8.EdwardsSTP-450涡轮分子泵系统:建立超高真空环境(极限真空10⁻⁷Pa)
9.Chroma19032耐压测试仪:输出30kV交流高压(精度1%)
10.MKS1179C真空计组:覆盖10⁵~10⁻⁸Pa全量程测量
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【简称:中析研究所】
报告:可出具第三方检测报告(电子版/纸质版)。
检测周期:7~15工作日,可加急。
资质:旗下实验室可出具CMA/CNAS资质报告。
标准测试:严格按国标/行标/企标/国际标准检测。
非标测试:支持定制化试验方案。
售后:报告终身可查,工程师1v1服务。